文化这两个字,在中文维基上找到了以下的说明:
文化是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是其认识自身与其它生物的体现。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广义上的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形式来指称它的文化
在这说明中,我比较要强调的是“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既然是累积的,这就代表了时间是重要的一环,因为有了时间才可以有所积累。
几十年来,马来西亚政府一直鼓吹学习马来西亚语,这一点,由于我本身是马来西亚人,自然觉得学习国语是应该的;但是,除了马来西亚语,多学一种语文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弊的,更何况我本身也是华族后裔。
庆幸先贤们的努力,也感激父母亲的决定,我虽然生于马来西亚,除了国文也让我有缘学习华文。由于了解多种语文,从中就更能够深入的感受“文化”的不同。
以下这一块“大石”最高处以马来西亚文和英文书写这SELAMAT DATANG KE (Welcome to)TANJUNG PIAI,意即欢迎到来比艾海角。中间绘有世界五大洲,并且注明TANJUNG PIAI之所在,下方则以英文写着THE SOUTHERNMOST TIP OF MAINLAND ASIA(亚洲大陆的最南角)。奇怪,马来西亚文躲到哪儿去了。
简简单单的一个模型大石,马来西亚当政人物的办事能力就已经叫人不敢恭维。中央政府一再重申要注重马来西亚文,可是公家本身原来就没有能力配合。
尝试将范围缩小,设立这一座模型大石的公家部门应该和旅游局有关吧!当我们看到这么一块简单的假石上那三几行的字句都无法做好,自然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地理环境和天然资源都得天独厚的马来西亚旅游业为什么独立五十多年后都还是原地踏步,无法向前跨进一步。
TANJUNG在马来西亚文的意思即是海角,既然是海角,也就告诉了大家这是一个陆地延伸进入大海的一角,在这么一个海角,我们应该看得到陆地,也看得到海面;可是,当我们到达TANJUNG PIAI(比艾海角)时,这一块模型大石是耸立在一个所谓“国家公园”的进口处,大石周边并看不到海水,感觉上就不像海角,我实在怀疑那建议设立这一大石的官员是否曾经亲自到来考察。
当然,这一块土地确确实实是亚洲大陆的独一、确确实实的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这么独特的一个地理位置,就这样的被我国旅游局平白的浪费了。
记得有某一位旅游部长曾经花了一大笔公款出国考察,或许他也到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Capes of Good Hope)或葡萄牙的辛特拉(Sintra),所以才知道原来比艾海角(Tanjung Piai)也是一个卖点,只可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了产品,想卖,可是又不懂得怎么买,也难怪当天我们到达这一块大石旁的“国家公园”进口处,看不到人潮,反而是在短短的十多分钟拍照过程中被成群的蚊子热吻了一轮。
旅游口号:
好望角 --》两个大海洋会面的官方地点(The official place where Oceans meet)
辛特拉 --》Looks like the End of the World (由于英文有一句End of the World,既代表世界边沿,又含义世界末日。)
比艾海角 --》最被忽视的天之骄子 (事实状况)
如果当局者不知道如何应用英文或马来西亚文来推介这一景点,不如就听听我的意见,采用中文文化中的“海角天涯”,将它推介成一个“最浪漫的海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