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至22日是一年一度的“傻傻然艺术节”,这消息我是从12月20日的星洲日报得知,内心很想前往参观,然而因为身在带团,无法前往,22日下了团,内心三心两意,很想在23日前往参观,但又考虑到23日已经过了艺术节的日子,还看得到任何艺术品吗?另外,22号又接了一团,要到26号才下团,没想到23号的报纸又报导了由于反应热烈,展出日期推迟到26号才结束。
26号,送团柔佛,碰巧当天很多巴士车都满座,在柔佛等待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有车子回吉隆坡,抵达吉隆坡已经是下午五点,太迟了所以第二天上午才和凤玲开车前往沙沙兰,希望这一次可以欣赏到那些艺术品。
寻寻觅觅,到了中午时分才抵达沙沙兰,根据报章上的电话联系了刘先生,非常热情的一个人,由于他已经回到吉隆坡上班,所以他为我发来了信息,两个联系电话;我联系了其中一位Low Kim Tai先生,其实他正忙着收拾展会结束后的一些善后工作,所以我和凤玲并没有打算麻烦他,何况我们是已经过了展会截止日期才到来,然而Mr. Low Kim Tai却是那么的热情,一再的强调他会来带我们参观。
到了沙沙兰,我们第一个发觉的是高架桥头一个空地上的第一组展出品,其中最先映入眼帘就是眼前的这一条破船,就如人们所说的,“看得懂的是美术品,看不懂的就是艺术品。”这一艘破船也就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艺术品,可是后来有幸得到“傻傻然艺术协会”主席黄美先生的解说才了解艺术家所想呈现的是一个古老渔村的没落,同时显示小村艺术的崛起。
有关这一个“傻傻然艺术展览”是由当地的一位艺术工作者黄美先生所发起,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由黄美先生负责联系来自十六个国家的六十多位艺术爱好者,当然也包括了马来西亚本国的艺术爱好者,这些艺术爱好者还得自己付费到来位于马来西亚瓜拉雪兰莪的沙沙兰新村,而当地的村民则负责接待和协助。
这些外来的艺术工作者寄宿于居民家中,和他们一起生活,饮食起居由居民负责,而他们的任务则是于十二月20号到22号(后延长到26号)的日子里创作他们的艺术作品以回馈村民,创作所需的材料由当地居民协助找寻,同时也有些当地公司如铁厂等等一样提供协助。
其实,艺术是有感染力的,在这儿我还发现了原来艺术不是人类的专利,看看以下这一张的狗儿,它何妨不是正在“享受”这艺术的宁静和安详呢!
中午的烈阳,很晒,所以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去体会,匆匆的拍了以下这一些相片,然后慢慢用心去体会。
以上的这一些相片里的展品都是位于沙沙兰的村口,经过Mr. Low的介绍,我们又参观了位于沙沙兰中华小学的三幅作品,很可惜的其他展品已经收起。
当我们抵达中华小学,发觉在接待处入口就有个小小不起眼的艺术品,“当我们同在艺起”,间中同字的口烧了个洞,或许也有它的含义吧!
在这儿很幸运的我们见到了傻傻然艺术坊的主席黄美先生,他的外表一看就有那种艺术家的气息,我们很幸运的得到他的答应可以合照留念,由于当时有另外一对带着专业摄影机的夫妇,我就要求他们为我们拍了两张相片,怪只怪我太相信他的专业,拍了之后我并没有检查确认,回到家中才发觉原来他并没按到快门,没拍到相片,所以和艺术家算是“有缘无分”,“有缘”相遇,“无份”拥有合照。。。
在中华小学,我们又拍了以下这三幅“立体画”的相片:
经过介绍,了解了这凉亭上的画是立体的,必须站在我拍照的方向欣赏才可以看出亭上的树干和亭子后两棵真树吻合,而画中的凉亭顶与后面另一座小凉亭又吻合,另外亭子前后两幅画又有其可以吻合之处,如此画工真令人惊叹。
接下来的“We Art Together”又是另一杰作,上图是站在地面看,是个平面,如果站立角度正确,可以看得到间中的立体感,而当我们上到二楼,同一幅画就给了我们比较深的感觉,它同样的,当我更上一层楼,这幅相同的画也就更深一层楼。
学校范围里这最后一幅画也是立体画之一,从正确角度欣赏,这画顶端的横梁正吻合了露台的下横梁,另外,我也非常欣赏“artlover”酒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的。
欣赏了平面艺术品后,我和凤玲又开车到靠近交通灯出的另一处实体艺术展品处欣赏了以下的展出品,都说艺术是由感染力的,看了这些展品,凤玲心血来潮,盖起双眼,她说这么拍也是“艺术”,而第一张,由于相机速度慢,所以快门动作的时候,她已将手移开,这也是“艺术”吧!
以下的这一组展品,据说想呈现的是大融合,代表当地村民和各国艺术工作者合作无间,可能间中有不足的或遗漏的,但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将艺术推向高峰。
下面这一组艺术品据说是由一位来自泰国的艺术工作者带领村民所呈现,他想表达的是日前泰国的水灾问题所造成的没落。
由以上泰国水灾主题的展品,最后一张让我看出了人类的弱小,在周边外在因素的侵袭下,人类显得多么的无助、多么的束手无策。
接下这最后一套听说是主席自己的作品,他也想呈现人类在大自然的进程中是多么的无法自主,大自然的力量就像一只只大大的手臂在控制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